一般現代人常有的疑問是古琴和瑟與古箏有和差別?

其實是三種不同的樂器.

 

 

古琴

古琴(古稱琴、瑤琴、玉琴,現稱古琴、七弦琴)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,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,稱為「國樂之父」。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,琴音悠遠,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。

結構組成:型制多樣,現今以「仲尼式」「伏羲式」最為多見。一般分為琴體(即共鳴箱,由琴面、琴底和琴軫、雁足等部分組成)和琴弦系統(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、龍齦、琴徽等部分)。 

使用材質: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為桐木製,琴底板為梓木製。琴弦的質地以前多為絲制,現在多為金屬制;琴徽多為貝殼或玉石製成。 

樂器特色:是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,歷史悠久,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。屬於弦樂器族內的彈撥弦鳴樂器,發音渾厚深沉,餘音悠遠,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。演奏技巧複雜,有滑奏、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,表現力豐富。 

古琴屬於典型的獨奏樂器,較少用於合奏。古時也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。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,有三千多年的歷史,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,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,被列為「琴棋書畫」四藝之首。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,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、蔡邕、蔡文姬、李白、杜甫、宋徽宗、嵇康等。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。

 

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彈撥弦樂器。外形類似古琴和箏。瑟有25根弦,每弦有一柱。按五聲調式定弦。

瑟的琴箱為平臥的中空長方形,面微隆起。琴箱一般為整木製做,下有底板。有的時候琴箱側面和底面有出音孔。在琴箱表面,首段有一個較長的「岳山」(用以架弦的硬木),尾端有三個短岳山和四個枘,用來固定琴弦。一般的瑟有25根絲制的弦,平行琴體排列。每弦下有一可移動的柱(又稱碼子、雁柱),用來調音。

中等的瑟長度為100-160厘米,以上稱為大瑟,以下稱為小瑟。

相傳古代的瑟有50弦,《漢書·郊祀記》載:「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,悲,帝禁不能止,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」。史載也有23弦的瑟,如《周禮·樂器圖》:「雅瑟二十三弦,頌瑟二十五弦」。20世紀30年代,鄭覲文創立的上海大同樂會又對瑟進行了改良,製作了50弦的庖犧瑟和100弦的大瑟。

瑟最早的使用記載於《詩經》。在唐朝以前很流行,以後則較少見,但其使用一直延續到現代。

瑟的音質飽滿,高音清脆、中音明亮、低音渾厚。其音域可覆蓋五個八度。可以獨奏或合奏,或者用來伴奏歌唱。古代常與古琴或笙合奏。演奏者一般將瑟橫放於膝前,左右手交替配合彈奏

 

古箏

箏,又稱古箏,是一種中國傳統彈弦樂器,和古琴、瑟相似,但是弦數不同,而且音量比較洪亮。


因為現代箏改良後使用鋼絲弦,一般彈古箏者帶著假指甲,通常由玳瑁製成。

傳統箏只用右手拇指、食指、中指,偶爾用無名指彈弦,左手按弦。而現代箏則用左右手的拇指、食指、中指,無名指彈奏。

新箏是在古箏基礎之上研製而成的一種新型樂器。它具備2個相對獨立而又密切聯繫的演奏區,可以同時具備五聲音階七聲音階或者十二平均律的所有半音,可以演奏複雜的作品,彌補了古箏具有的

諸多缺陷,表現力豐富。

唐趙磷《因話錄》記述:「箏,秦樂也,乃琴之流。古瑟五十弦,自黃帝令素女鼓瑟,帝悲不止,破之,自後瑟至二十五弦。秦人鼓瑟,兄弟爭之,又破為二。箏之名自此始。」 

宋代《集韻》中載有:「秦人薄義,父子爭瑟而分之,因此為名。箏十二弦,蓋破二十五而為之也。」 
 


始皇十年(公元前237年),秦宰相李斯上書勸秦始皇收回他對客卿們下的逐客令的一段話中,有兩處談到箏,即「彈箏博髀」和「退彈箏而取韶虞」。 

清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》記載:「古箏五弦,施於竹如築,秦蒙恬改於十二弦,變形如瑟,易竹於木,唐以後加十三弦。」 

東漢應劭《風俗通》雲:「箏五弦,築身而瑟弦。」東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(宋代徐鉉校定重刊本)中記載:「箏,鼓弦竹身樂也,從竹,爭聲。」 

東漢劉熙《釋名》一書中解釋為:「箏,施弦高急,箏箏然也。」可以說箏由本身發出的「錚、錚」音響而命名。


以上資料轉出自維基百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aroljazz19 的頭像
    caroljazz19

    漢音唐聲

    caroljazz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